當我們設計一款新產品的時候,下意識習慣思考的立足點是用戶喜歡。而其實最關鍵的是產品設計本身。
![產品設計 產品設計](http://bl-fm.com/data/upload/6/1f/61fae75f2caffa9c849a8c9305b3e363.jpg)
產品符合流程,只有具備核心功能,才能被用戶喜愛。這里有一個主次之分。先做一個可用的產品,再讓用戶喜歡。
便利性體現在主流程可以運行,邏輯自洽,具有基本功能。當然,這樣說更抽象。具體來說,便利性意味著客戶可以解決他的問題或要求,幫助他克服實際問題。能夠解決應用問題的是方便。
一個客戶為什么要使用一個產品,一定是這個產品幫助他克服了一個或多個問題。如果解決的問題頻率較高,則更接近客戶的真實使用場景。
然而,應該注意的是,用戶的需求和問題也是動態變化的。例如,當沒有軟件產品時,客戶解釋可以記錄問題,跟蹤處理就足夠了。但當有一個軟件產品時,改進提醒功能、預警、處理狀態、收集圖片等需求,甚至導出數據。要求因工具而變化,此時是否應滿足所有要求。答案是肯定的,因為一個要求至少有三個條件,如何輸入,如何處理,如何導出。輸入是根本原因,處理是規則和規范,導出是結果。
當提出要求時,最重要的是梳理流程,它是什么樣的閉環管理步驟。流程的節點和判斷系統是什么。
![產品設計 產品設計](http://bl-fm.com/data/upload/e/a0/ea03e2c6f336b0c7d1e04af474ed853a.jpg)
例如,有一個需求是警告沒有訪問的客戶。所以這個需求首先進行,訪問的人是誰,他應該什么時候訪問,頻率是什么。然后是預警的觸發條件。訪問當然不是預警,但需要標記,不訪問預警判斷最后一次訪問時間,或規定訪問頻率是否達到,這里需要明確判斷規則是間距時間,還是特定時間內的次數,開始時間計算。
當根據間距或頻率明確時,判斷是否存在具體與規范之間的差距。然后是不達標的預警,找到相應的預警內容和標志。
以上只是一套基本的判斷步驟,也是解釋清晰、邏輯嚴謹的過程是開發的必要條件。否則,可能會出現邏輯混亂或標準漏洞。
因此,回到開場主題,客戶可能喜歡不同的產品,每個人都喜歡不同的原因,所謂的公眾很難調整,但好產品最基本的特點是可用、實用、易用、喜歡使用。
可用性是克服實際問題,實現用戶估計。實用性,在可用性的前提下操作簡單,體驗感強,這背后是對應用領域的深刻洞察和邏輯包裝。
易用性不僅滿足可用性,而且滿足實用性,而且能想到客戶意想不到但實際遇到的問題,可能隱含在基本需求中,可能是關系需求,也就是說,想要站在用戶面前。對于熱愛使用,這是通過一系列的改進和改進,用戶對產品的深度依賴,培養忠誠度或用戶習慣,用戶從內心使用它。
![產品設計 產品設計](http://bl-fm.com/data/upload/8/d0/8d071cea9c838c3db117059e0adbf78b.jpg)
因為他可以幫助用戶實現自己或實現個人價值。這四個階段是一種漸進的關系,也是一個產品設計從關注步驟到關注價值,再到關注個人要求到關注影響的過程。